- Flying Chicken
 - Posts
 - Episode 49. AI 幫航空公司訂價,機票將進入『一人一價』時代!
 
Episode 49. AI 幫航空公司訂價,機票將進入『一人一價』時代!
推理模型想越久反而想錯?LLM 最新研究顛覆我們的直覺

小雞看著不同的機票價格目瞪口呆
🌟 上週熱點
2025/7/21~2025/7/27
💡 AI 幫航空公司訂價,機票將進入『一人一價』時代!
「飛日本東京的機票要多少錢?」 未來這個問題可能越來越難回答了。因為,要看航空公司的 AI 顯示給你的機票是多少錢。你跟你同行的朋友,看到的價格可能都不一樣。
「差別式定價」——指的是同樣的產品或服務,對不同顧客群收取不同價格,是能夠幫助企業收入最大化的一種定價策略。通常對於產品服務邊際成本低、消費者價格彈性差別很大(例如:有人願意多付、有人對價格敏感),這樣的產業適合做差別式定價。航空業,就是使用「差別式定價」最好的例子。
雖然人們已經習慣機票價格會因爲艙等、時段、等級而有不同的價格。但很快的,AI 將會把這樣的價格差異做得更極致:即便上述因素都一致,不同人看到的價格,就不一樣。
目前,美國的達美航空 (Delta Air Lines) 和英國的維珍大西洋航空 (Virgin Atlantic) 都已經開始跟以色列新創公司 Fetcherr 合作,讓 AI 協助制定更個人化的定價策略。以達美航空為例,他們預計要用 AI 根據消費者行為,如訂位歷史和支付意願調整票價。他們預計在 2025 年底前,將 20% 的票價應用新做法。
達美航空用 AI 把差別式定價做到極致,對航空公司和旅客都是大事。從規模來看,達美航空在全美的市佔率不是第一就是第二,一舉一動都可能引領其他航空公司仿效,有可能顛覆整個航空業目前的訂價結構。
雖然對企業而言,極度貼近每個旅客的願付價格,理論上能為公司帶來最高的利潤。但對旅客而言,這是否有隱私和公平性上的疑慮,甚至是否有操縱消費者心理之嫌,是目前國會和倡議團體在乎的重點。
用 AI 制定最個人化的機票票價,是否真能落實?還需要多觀察。如果真的以後變成行業標準,那我們現有的尋找便宜機票的攻略,可能整個要改寫,要重新絞盡腦汁了。
💡 推理模型想越久反而想錯?LLM 最新研究顛覆我們的直覺
你是否跟我一樣,常覺得一個 LLM 思考得越久,出來的答案會越好?
但研究結果並非如此。
Anthropic (推出 Claude 的AI公司) 最新的一份研究指出,LLM 的思考時間不是越久越好。
這份研究指出,思考太久,反而 LLM 容易被其他資訊給分散注意力,甚至出現過度擬合 (overfitting) 的現象(機器學習的術語,簡單理解就是:因為模型太複雜了,反而預測的成果品質下降)。
不論是他們自家的 Claude、OpenAI 的 O 系列模型(o1、o3、o4-mini),或是 DeepSeek 這類的推理模型,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。不論是做含有陷阱的數學題、算迴歸,或是拼拼圖,推理時間拉得越長,表現反而越差。
這個研究打破了現在大家普遍覺得「想越久,結果越好」的認知。也代表了,在使用大語言模型時,拿捏好時間管理和任務複雜度之間的平衡,才能讓推理模型得出最好的結果。
不過這個研究,倒讓我覺得:LLM 怎麼跟人類越來越像了呢?
有興趣的人,歡迎參考原始研究報告。
📖 參考資料:Venture Beat, Anthropic
🐥關於Flying Chicken
雞原本會飛,現在卻不會了。
因為學飛,要經年累月的練習、摔跤。雞沒練習,就逐漸失去這能力。
所幸他們還有翅膀,當真的面臨威脅,還是可以跌跌撞撞地飛起。
這份電子報,是我學「飛」的過程。過程中掉了很多羽毛,讓我有赤身裸體的不安全感。但其實飛到高處,沒有人看得出來。
我寫程式、串接API、訓練AI 機器人,在網路上尋找、分類、排序、產出這份電子報。我老公說,我跟AI 機器人相處的時間,比跟他還多。
電子報的主題是我過去做過,現在依然有熱情的三大領域:行銷、營運、管理。我好奇,在AI浪潮下,這些領域將出現何種變化,因此這份電子報的內容主要集中在AI工具在行銷、營運、管理上的實作案例。
如果你也是行銷、營運、管理、AI的同好,歡迎回信給我,我們一起學飛:[email protected]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