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Flying Chicken
 - Posts
 - Episode 51. AI 轉型不能只是嘴上說說!GitHub 分享 7 個讓組織跟著 AI 動起來的策略
 
Episode 51. AI 轉型不能只是嘴上說說!GitHub 分享 7 個讓組織跟著 AI 動起來的策略
Google 推出 AI 架站工具 Opal,會比 Lovable 和 Replit 更好用嗎?

小雞成為公司裡導入 AI 的啦啦隊
🌟 上週熱點
2025/8/4~2025/8/10
💡 AI 轉型不能只是嘴上說說!GitHub 分享 7 個讓組織跟著 AI 動起來的策略
對企業來說, AI 蘊藏的巨大潛力無庸置疑,但真正的挑戰在於落實到組織裡。
是的,「 AI 轉型」並不是買買 AI 工具、讓員工上課、領導喊喊口號就能做到的。到底要怎麼做,才能避免 AI 轉型淪為『大家都想做、都宣稱在做,卻不知道怎麼做』的窘境呢?
GitHub 在組織裡推行 AI 的方法可供參考。GitHub 是讓開發者分享專案程式碼的平台,目前是 Microsoft 旗下的公司。他們近期推出了他們在「 AI 轉型」上的心得,值得有心想把 AI 在組織拓展的人參考。
以下摘要文中幾個方法,推薦大家可以看全文:
AI 轉型不是一個「技術問題」,而是一個「管理問題」。他不是裝軟體就搞定,而是重組員工的工作模式。
GitHub 為「AI 轉型」制定了8大支柱,包括:
高層支持:高層需清楚傳達願景、正視工作變化並提供轉型支持,讓不同角色成為推動變革的夥伴。
清晰的政策與指導方針:建立簡單明確的使用規範與分級工具清單,讓員工清楚哪些工具可用、可處理哪些資料,既降低風險又能放心嘗試新技術。
倡議者計劃:招募內部熱心員工擔任橋樑與導師,推動同儕間的學習、分享真實案例、回饋需求,並在中央團隊支持下形成自我運作的專家社群,持續擴散 AI 應用。
實踐社群:建立有組織的 AI 實務社群,將零散交流整合為分工明確、持續運作的專屬空間,促進跨部門知識分享、案例交流與互助學習。
結構化學習與發展: 透過專門的學習與發展機制,建立集中資源、清晰學習路徑、進階技術組件庫並融入新人培訓,確保各層員工都能快速掌握與其角色相關的 AI 實用技能並落地應用。
專責負責人: 成功的 AI 轉型計畫需有專責負責人統籌策略、推動變革、協調資源、監測成效並展示商業價值。
數據驅動的指標: 評估 AI 賦能計畫需採分階段測量:先追蹤員工採用廣度(如 MAU、MEU)、再分析使用深度(用戶分層、互動量),最後連結業務成效(如 AI 槓桿效益、交付速度、程式品質與開發者幸福感)
📖 參考資料: Github
💡 Google 推出 AI 架站工具 Opal,會比 Lovable 和 Replit 更好用嗎?
Google 推出了自己的 「no-code」建 App 工具 Opal,正面對上Lovable 和 Replit。
Google 最近推出的產品都頗有亮點,從大家熟知的 Notebook LM,到較小眾的 Google Whisk (畫圖很好用)、Google Vids (好用的影音編輯工具),我實用起來體驗都不錯。而最新的這個 Opal 也讓我躍躍欲試。
Opal 主打可以讓使用者用「自然語言」輸入 App 需求,Opal 在產出迷你 App 的同時,還會顯示 App 背後的工作流程,讓用戶可以進行細部修改—完全不需要動到程式。
另外,你還可以用 AI 為你的 App 制定色系主題,修改的結果在螢幕即時可預覽。
這款產品有結合 Lovable(快速製作網頁前端)和 n8n(快速建立後端工作流)的味道,是它別具特色的地方。但想當然爾,要做到功能前後端全包又親民好用,意味著這款工具可能只適合用來做簡單的 App(所以官方標語也定位成 「打造迷你 App」)。
但對於簡單需求的用戶而言,這個工具已經非常夠用,推薦非程式背景的朋友可以試試。
📖 參考資料:Google Blog
🐥關於Flying Chicken
雞原本會飛,現在卻不會了。
因為學飛,要經年累月的練習、摔跤。雞沒練習,就逐漸失去這能力。
所幸他們還有翅膀,當真的面臨威脅,還是可以跌跌撞撞地飛起。
這份電子報,是我學「飛」的過程。過程中掉了很多羽毛,讓我有赤身裸體的不安全感。但其實飛到高處,沒有人看得出來。
我寫程式、串接API、訓練AI 機器人,在網路上尋找、分類、排序、產出這份電子報。我老公說,我跟AI 機器人相處的時間,比跟他還多。
電子報的主題是我過去做過,現在依然有熱情的三大領域:行銷、營運、管理。我好奇,在AI浪潮下,這些領域將出現何種變化,因此這份電子報的內容主要集中在AI工具在行銷、營運、管理上的實作案例。
如果你也是行銷、營運、管理、AI的同好,歡迎回信給我,我們一起學飛:[email protected]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