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Flying Chicken
 - Posts
 - Episode 53. 特別企劃:企業 AI 轉型現況—MIT 26 頁報告精華摘要
 
Episode 53. 特別企劃:企業 AI 轉型現況—MIT 26 頁報告精華摘要
從熱鬧到深水區:企業 AI 導入的真實考驗

小雞1歲了!她好奇著看的 MIT 報告中企業的變化
特別企劃
企業 AI 轉型現況—MIT 26 頁報告精華摘要
前言:近期閒聊
Flying Chicken 電子報不知不覺就滿周歲了!去年生日前,老公慫恿我做這份電子報,當作自己在 AI 學習上的成果,也當作給自己的生日禮物。
時間匆匆而過,一年前孵化的小雞,在這一年中已累積了 53 張首圖,也代表我跟著 AI 經歷了這麼多的學習。其實學習最多的,是我自己。
我感謝定期打開小雞電子報的朋友們。希望每一篇選題,對每位朋友「有益」、「有用」,或至少「有趣」。這三個標準,是一位我很尊敬的新聞界前輩對內容的基本要求,我至今記得。看起來簡單,日常實踐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最近我深深感覺,不論是這則電子報,或者是整個 AI 在產業落地的應用,都進入了「深水區」:技術性的更新仍時常有之,但應用面的突破,不再像一年前,每天都有在不同產業落地的新點子。
近來選題越發覺得困難,不論是行銷、零售、餐飲、金融、醫療,我都發現具突破性的應用點子越來越少(可能也是因為我看多了,有點習慣了的緣故)。應用的場景經過這兩年的摸索,在哪些領域的哪些方面,適合運用 AI ,也大致上差不多了。難的,不再是點子了,而是真正落地、把 AI 融入企業的核心流程裡。
進入主題

這正是我看到這篇 MIT 寫的 State of AI in Business 2025 的感覺:當 AI 部署進入深水區、容易摘的果子都摘完了,接下來要怎麼度過茫茫大海,游向真正轉型的彼岸?
恰好上週新聞都不符合「有益」、「有用」、「有趣」的標準(是的,我的胃口被養大了),我就擇日不如撞日,就來摘要一下這篇上週引起社群轟動的 MIT 關於企業如何讓 AI 落地的報告:
一句話概述這篇報告想告訴你的:
95% 想在工作流程中大規模導入 AI 的企業都失敗了。導入失敗、員工不想用的最大的原因在哪裡?突破口在哪裡?成功導入的秘密是什麼?
這篇報告調查統計了來自 52 間公司、153 資深領導者的報告,讓我們看到大家在水下鴨子划水時,遇到了哪些暗流與困難。而我們可以如何從中學到經驗,更好的面對深水區。如果有時間,歡迎大家可以閱讀原文:
企業導入 AI 概況調查:
雖然超過八成企業已探索 ChatGPT、Copilot 等工具,約四成甚至投入部署,但多數成果僅停留在「個人效率提升」,未能真正反映在損益表。
大型企業級 AI 系統則幾乎全軍覆沒整體來看,只有 5% 的企業能在工作流程中大規模導入 AI。
除了科技業與媒體業,其他產業導入 AI 的速度相對緩慢。
為什麼導入失敗?
最大的原因,是AI 工具無法持續學習,也缺乏從錯誤中學習的記憶能力、難以嵌入工作流程。
員工對 ChatGPT 在日常小任務上依賴,但在較為複雜的關鍵業務上則放棄,因為 AI 無法有效的記住上下文,先前犯的錯誤因為缺乏記憶不會自動修正、進化。
突破口在哪裡?
雖然企業 AI 工具導入成果不好,但員工們早就自掏腰包買不同 AI 工具來優化自己的工作
比起由高層決定要採購哪項 AI 工具,有企業開始觀察員工日常會使用哪些工具,以及他們的使用流程,列入他們的採購策略。
AI 導入最能出效果的部門?
大家都會猜是獲利部門(如業務、行銷),因為企業有高達 50%的預算流向此處。但事實上,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工作容易被量化,好向老闆交代這項 AI 採購有意義。
事實上,法務、採購、財務雖然能透過 AI 減少合規違規、加快月結流程。間接省下的外包人力、顧問費用,也是相當可觀,值得投入。
成功導入 AI 工具的秘訣:
打造能「學習、記憶、隨時間進化」的工具。
聚焦於單一、明確的高價值流程,而非追求大而全功能。
從小範圍試點快速展現價值,逐步擴張到核心業務。
依靠渠道推薦、合作夥伴信任來突破採用門檻。
購買 AI 工具時,這樣做的企業更容易成功:
不把 AI 工具廠商當成軟體供應商,而是當「業務服務夥伴」。
強調與內部流程的深度客製化。
評估依據是實際營運成效,而非模型分數。
與廠商共同試錯、共演化。
由前線經理與公司內的「重度使用者」主導需求,而非中央實驗室。
去中心化授權,但仍保有清晰的責任制。
簡單一句話總結:煙花放完了,現在該是真的跟 AI 一起「過日子」的時候了。進入深水區,路遠且長。由下而上、打造由員工 + 業務服務夥伴 ( AI 工具供應商)一起導入 AI 的流程,才更有安穩通過深水區、順利上岸的機會。
📖 參考資料:MIT
🐥關於Flying Chicken
雞原本會飛,現在卻不會了。
因為學飛,要經年累月的練習、摔跤。雞沒練習,就逐漸失去這能力。
所幸他們還有翅膀,當真的面臨威脅,還是可以跌跌撞撞地飛起。
這份電子報,是我學「飛」的過程。過程中掉了很多羽毛,讓我有赤身裸體的不安全感。但其實飛到高處,沒有人看得出來。
我寫程式、串接API、訓練AI 機器人,在網路上尋找、分類、排序、產出這份電子報。我老公說,我跟AI 機器人相處的時間,比跟他還多。
電子報的主題是我過去做過,現在依然有熱情的三大領域:行銷、營運、管理。我好奇,在AI浪潮下,這些領域將出現何種變化,因此這份電子報的內容主要集中在AI工具在行銷、營運、管理上的實作案例。
如果你也是行銷、營運、管理、AI的同好,歡迎回信給我,我們一起學飛:[email protected]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