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lying Chicken
  • Posts
  • Episode 54. Google「Nano Banana」登場!P 圖、換裝、合影一秒搞定

Episode 54. Google「Nano Banana」登場!P 圖、換裝、合影一秒搞定

AI 也能「殺魚」?這家新創公司想用 AI 改造傳統漁業

小雞用 AI 過一把導演癮

🌟 上週熱點

2025/8/25~2025/8/31

500+則AI、行銷、營運、管理相關新聞挑出以下2則資訊,幫你節省1天的閱讀時間:

 💡 Google「Nano Banana」登場!P 圖、換裝、合影一秒搞定

這週朋友圈在玩的 AI 工具,是Google 新推出的圖片編輯工具 Nano Banana (可在 Google Gemini 的頁面試用)。有朋友拿它跟舊照片生成新的 LinkedIn大頭照,有的拿它來 P 圖,有的拿他來換穿不同的衣服看搭配效果。

我也玩了一遍,體驗很好。 我猜測 Nano Banana 跟 Google Whisk 的底層模型是一樣的,因為這兩款圖片編輯工具都有2個特點:

  1. 可以精準指定修改特定部分,而不會修改指令下去後,整張圖片大變樣(有用過其他 AI 繪圖的人應該很有感)

  2. 產出速度很快 (跟其他 AI 繪圖軟體相比有體感差距)

例如 Flying Chicken 的小雞,從我發現 Google Whisk 開始,每週都用他畫新的小雞圖。他能根據小雞的樣貌,產出小雞在不同角度、不同狀態下的動作。背景、風格都可指定。

事實上,用過 DALLE 畫圖就知道,這完全不是件容易的事,因為你請 AI 修改一個小地方,往往出來整張圖都大變樣。

而 Nano Banana 不僅可以在保留主要風格同時,修改小地方,還完全保留了 Google Whisk 的特點:可融合不同圖案,依照指令跑出新圖(如:女孩圖和狗狗圖,可融合成女孩抱著狗狗圖)。這麼一來,粉絲追星不用合照,靠 Nano Banana 不就可以合成一張跟偶像的合影了?

出現能讓「核心角色、風格連貫」的繪圖工具,帶來的變化不是一點半點的。因為當主角、背景、風格連貫時,無論是產生系列視覺、室內裝修圖,都不必再擔心風格前後不一的問題,大量的因此而生的創作,變得手到擒來。

下一步呢?無疑是「核心角色、風格連貫」的影像製作工具出場的時候了。如現在 Google Whisk 已經可以根據圖片,生成一小段風格連貫的影片。可以看出,這正是 Google 前進的方向。再加上 ElevenLabs 提供的強大配音與配樂工具,屆時,動動手指拍出一部電影,真的不是夢想了。

📖 參考資料:Google Blog, Geeky Gadgets

💡 AI 也能「殺魚」?這家新創公司想用 AI 改造傳統漁業

AI 正當紅,熱門賽道都擠了一大堆人。但或許,去意想不到的賽道,才有機會讓人看到你。

把 AI 用在「殺魚」上,就是這麼一條賽道。Shinkei Systems 打造裝在漁船上的 AI 機器人,用百年日本漁夫的經典手藝「活締」 (Ikejime) 快速大量的處理鮮魚,讓魚類保存質量更好,讓更多人可以用更實惠的價格,買到高品質海鮮。

所謂「活締」處理法,是透過迅速破壞魚腦與脊髓的方式,減少魚肉的壓力、避免化學物質累積,得以保持魚肉的鮮味與質地,更是壽司美味的秘訣。

Shinkei Systems 打造的 AI 機器人 Poseidon ,能在七秒的時間內,透過電腦視覺技術準確識別魚類,並快速在戳進魚頭上的正確位置、放血、冷藏。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:捕撈上岸的魚體型大小、品種都不一樣,在快速辨識的同時,還要在搖晃的船上抓住滑溜的魚下手,不管颳風下雨。為了即時連線,每台機器都連線上 Starlink 衛星。

但去這種沒人想到的賽道,也代表可能遇到的阻力較大。Shinkei Systems 為了說服漁夫們採用他們的 AI 機器人,目前以無償提供機器、溢價收購由機器處理的魚的方式,快速拓展市場。為了要讓這些收購的魚有出路,他們還成立了自有魚類品牌 Seremoni,對外提供高品質的魚類給餐廳。

成功與否或許還需觀察,但他們避開了人多的賽道,成功地在一條旁人意想不到的賽道上,讓更多人看見他們的好點子。

📖 參考資料:Forbes

🐥關於Flying Chicken

雞原本會飛,現在卻不會了。

因為學飛,要經年累月的練習、摔跤。雞沒練習,就逐漸失去這能力。

所幸他們還有翅膀,當真的面臨威脅,還是可以跌跌撞撞地飛起。

這份電子報,是我學「飛」的過程。過程中掉了很多羽毛,讓我有赤身裸體的不安全感。但其實飛到高處,沒有人看得出來。

我寫程式、串接API、訓練AI 機器人,在網路上尋找、分類、排序、產出這份電子報。我老公說,我跟AI 機器人相處的時間,比跟他還多。

電子報的主題是我過去做過,現在依然有熱情的三大領域:行銷、營運、管理。我好奇,在AI浪潮下,這些領域將出現何種變化,因此這份電子報的內容主要集中在AI工具行銷、營運、管理上的實作案例

如果你也是行銷、營運、管理、AI的同好,歡迎回信給我,我們一起學飛:[email 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