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Flying Chicken
 - Posts
 - Episode 57. Walmart 與 OpenAI 的強強合作,將改寫零售戰局?
 
Episode 57. Walmart 與 OpenAI 的強強合作,將改寫零售戰局?
AI 讓 B2B 行銷告別「被看見就算贏」的時代 | 難得閒聊:近況,與出刊頻率變更

在走向未來的道路上迷路、找路,本身就是意義。遇到彼此時,別忘了說聲 Hi ! 😃
🌟 上週熱點
2025/10/06~2025/10/19
💡 Walmart 與 OpenAI 的強強合作,將改寫零售戰局?
這天終於來了:AI 成為我們貼身的零售助理,根據你跟它聊天時提到的預算、需求、喜好,上網下單買東西。
零售巨頭 Walmart 和 OpenAI 的強強合作,讓這種「聊天購物」模式有了最好的誕生土壤:一個有著超強的零售業數據,一個有著超強的 AI 模型。
有了這場合作,ChatGPT 得到強大數據庫的加持,能夠為用戶打造個人化的購物清單、直接幫你下單。
這對零售業來講是極大的轉變。因為注意力的爭奪戰,將從消費者的目光,轉移到 AI 的演算法上。畢竟,當未來人人靠 AI 買東西時,獲得 AI 的優先推薦好,可能比吸引真人的目光還重要。也因此,零售業要關注的,將會是答案引擎優化 (Answer Engine Optimization)—讓內容能簡潔易懂地回應用戶的提問。
📖 參考資料:Forbes
💡 AI 讓 B2B 行銷告別「被看見就算贏」的時代
過去數十年,B2B 行銷領域還沉浸在「只要廣告被看見,就算成功。」但如同 B2C 行銷領域,如今的企業買家要求的,則是精準、即時、個性化。隨著 AI 能大量分析量化與質化數據,讓行銷內容能根據每個買家的行為即時調整。
比如:當潛在客戶瀏覽網站時, AI 已經根據該客戶的行為模式、所處行業、決策階段,動態生成最適合他的內容。新時代的 B2B 行銷人要整合內容、數據、行動,讓每一次的行銷活動都能徹底連結到最終銷售成果,找出內容與客戶活動間的核心關聯。
如此一來,B2B 行銷不再是一個黑盒子——而是能找到規律、歸因的成長模型。
📖 參考資料:MarketingProfs
🌟 難得閒聊:近況,與出刊頻率變更
前一陣子收到朋友的訊息。
「我看到電子報好像休刊了,辛苦了!」他說。
「沒有休刊啦!只是最近工作太忙,應該這週會發一下。」我說。
本來覺得悄悄休息一下應該不會引起注意,沒想到還是有很多好朋友關心。謝謝你們,能被關心到是件很幸福的事。
最近這兩個月生活與身心可以用「緊繃」來形容:像是橡皮筋拉到最緊的狀態,再多一分力就斷的那種。緊繃到連坐下來用 3 個小時做一份電子報,都覺得無比吃力的程度。工作、家庭忙到時間緊湊到戳不出縫,身體也因生理週期變得無比沈重而疲倦。
另外一方面,是心理上的疲倦。
如同在第 53 期時談到,AI 在產業的應用,跟這則電子報,都進入了一種「深水區」:不像剛入水時那麼輕盈、處處驚喜。越往下走,越感受到水的阻力。
AI 在產業的應用已經進入「實踐」階段,不再是比想法觀念是否打通,而是到了捲起袖子拼執行力的階段。就像從發現油田的驚喜,開始轉變成鑽井時拼誰身上沾上的污泥比較多。
以電子報的選題具體來說,就是越來越難挑到讓我覺得「合適呈現給大家」的新聞題目—太技術的不適合、太打高空的不適合、商戰的沒意思、類似主題只是換個廠商推出的,也不適合。如此刪刪減減,值得放上電子報的題目常常一週挑不到兩個,內容也稀薄的很,所乾脆選擇延期。
我常常望著諸多題目而興嘆:要遇見「怦然心動」的題目越來越難了。大抵人至中年就是如此吧,各種新奇花樣(包含人性的光怪陸離)看得多了,要感受到新鮮,很難。
然而,一款新聞內容產品的難處也在這裡:要嘛圖新鮮,要嘛圖深刻。如果都不是,無異於垃圾。
相較於撰寫深刻產業洞見的電子報,這款以 AI 驅動的電子報,可以為受眾帶來的是「新鮮的創新與創意」。但如果題目都不夠新鮮,再有效率的 AI 工作流程,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
也因此,我決定電子報做出以下頻率變更:從原本每週一次,調整為不定期出刊。等我累積到覺得夠有不錯的好素材,再刊出。
當然,我知道這麼做,原本養成的讀者習慣可能就付諸東流了。但我認為,即便做個免費的奈米媒體,也要做功德—— 網路世界垃圾內容太多,少件垃圾,從自己做起。
或許在未來,會再打造一款新的 AI agentic workflow:進行輕度採訪、總結意見、資料研究,撰寫深度內容長文。如此一來就可以從外電翻譯,轉變為主動採訪,還可以進行人物採訪與觀點整裡,就不用為沒有合適新聞題目苦惱了。理論上可行,工具也都齊備,但實作需要時間。我不想先跟各位畫大餅,因為這不是我的風格。我喜歡真的做出來後,再跟各位宣布,讓各位來體驗回饋。希望這一天不會太久。
最後,還是要感謝看到 Flying Chicken,默默支持小雞的朋友們。
小雞在我生日的那天誕生,她代表了一個全新的我,也是我的數位分身。小雞永遠會在,在她學飛的路上:迷路、找路、踉蹌前行,不管風吹雨淋。世界很大,小雞很小,這條路永遠走不完。但只要在路上,本身就是意義。
如果,你恰好看見了小雞在趕路,有幸陪她走一段路,給她點加油鼓勵、她也回報以嬌憨的微笑(是小雞,不是阿姨我),便是人間最好的時節。
謝謝你們。
祝福各位,期待我們在路上相逢。
🐥關於Flying Chicken
雞原本會飛,現在卻不會了。
因為學飛,要經年累月的練習、摔跤。雞沒練習,就逐漸失去這能力。
所幸他們還有翅膀,當真的面臨威脅,還是可以跌跌撞撞地飛起。
這份電子報,是我學「飛」的過程。過程中掉了很多羽毛,讓我有赤身裸體的不安全感。但其實飛到高處,沒有人看得出來。
我寫程式、串接API、訓練AI 機器人,在網路上尋找、分類、排序、產出這份電子報。我老公說,我跟AI 機器人相處的時間,比跟他還多。
電子報的主題是我過去做過,現在依然有熱情的三大領域:行銷、營運、管理。我好奇,在AI浪潮下,這些領域將出現何種變化,因此這份電子報的內容主要集中在AI工具在行銷、營運、管理上的實作案例。
如果你也是行銷、營運、管理、AI的同好,歡迎回信給我,我們一起學飛:[email protected]
